返回 电脑版
位置:古文之家 先秦古诗文
先秦古诗文
先秦
宋代
南北朝
元代
金朝
唐代
明代
清代
魏晋
两汉
五代
近代
隋代
未知
现代
三国
课文
辽代
其它
诗文列表(仅显示最新更新1000条信息)
道德经第63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①,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

道德经第64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

道德经第6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①;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②。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道德经第66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①,必以言下之;欲先民②,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④。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道德经第67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

道德经第68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

道德经第69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⑧;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⑥。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道德经第70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①。知我者希②,则我者贵③。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④。 ...

杞人忧天-列子(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先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道德经第71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知不知①,尚矣;不知知②,病也。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③,是以不病。 ...

道德经第72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①,无厌其所生②。夫唯不厌③,是以不厌④。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⑤,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道德经第73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①。天之所恶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③。天网恢恢④,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74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且畏死,则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

道德经第7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①,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43/67
42
43
44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