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黄帝问曰:
黄帝问道: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对曰:
歧伯答说: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他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比如春胜夏(长夏),(长夏)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长夏对应土,病位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
夏气者,病在脏;
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
秋气者,病在肩背;
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
冬气者,病在四肢。
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春天多发生鼽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夏季多发生腹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
若冬天不进行按脐等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和颈项部位的疾病。
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
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夏季就不会发生腹泄一类的里寒病。
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痹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这是诊察普通人四时发病的一般律。
故曰:
所以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还各有阴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白昼属阳,平旦到中午,为阳中之阳。
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中午到黄昏,则属阳中之阴。
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黑夜属阴,暮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
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鸡鸣到平旦,则属阴中之阳。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人的情况也与此相应,就人体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就身体的部位来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从脏腑的阴阳划分来说,则脏属阴,腑属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了解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道理是什麽呢?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这是要分析四时疾病的在阴在阳,以作为治疗的依据,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施用针刺和贬石的疗法。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此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
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阳中之阴为肺。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
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阴中之阳为肝。
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阴中的至阴为脾。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以上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应的。
帝曰:
黄帝说: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五脏除与四时相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吗?
岐伯曰:
歧伯说:
有。
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比如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春季相应,在天体为岁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
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此外,在嗅味为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
南方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
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
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在五音为徵,其成数为七。
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此外,在嗅味为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中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夏相应,在天体为镇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此外,在嗅味为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此外,在嗅味为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
北方黑色,与肾相通,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猪,在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他的疾病多发生在溪和骨。
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此外,其嗅味为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这些理论,至为宝贵,对于那些不是真心实意地学习而又不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切勿轻易传授,这才是爱护和珍视这门学问的正确态度。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 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 黄...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