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胠箧节选》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庄周)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胠箧节选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胠箧节选》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
    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
    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何以知其然邪?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故曰:“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
    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
    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
    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故曰:
    因此说:“
    大巧若拙。
    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
    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
    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
    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那曾参、史鰌、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之所以没有用处的道理。

    图片版
    胠箧节选

    庄周(先秦)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庄周相关作品
    胠箧-庄周(先秦)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

    逍遥游-庄周(先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庖丁解牛-庄周(先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

    鲲鹏之变-庄周(先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胠箧(节选·高中选修版)-庄周(先秦)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