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罴说》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柳宗元)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罴说
唐代-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题记: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强大,威胁国家统一,朝廷无力讨平,只能采用“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伐,结果获胜的藩镇更加强大,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这篇文章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期,就是针对这个社会局面而创作的寓言性杂文。

    《罴说》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
    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
    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
    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注释

    ⑴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⑵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⑶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 ⑷绝:极。害:伤害。 ⑸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 ⑹为:模仿。 ⑺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燃烧。 ⑻为:模仿。感:召唤,引诱。 ⑼伺:等候 。 ⑽趋:快步行走。 ⑾因:于是。为:模仿。 ⑿亡:逃跑。 ⒀而:表承接。 ⒁捽(zuó):揪住。搏:搏击, 抓、扑。挽:拿来。 ⒂善内:改善内部。

      图片版
      罴说

      柳宗元(唐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

      柳宗元相关作品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唐代)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

      黔之驴-柳宗元(唐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柳宗元(唐代)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

      江雪-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