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出师表》的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诸葛亮)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出师表
三国·蜀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题记: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出师表》全文注音拼音版
    出师表繁体版(已校对)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內,忠誌之士忘身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益。
      將軍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佈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亂世,不求聞達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值傾覆,受任敗軍之際,奉命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漢室,還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斟酌損益,進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陛下托臣以討賊興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涕零,不知所言。

      对照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臣不胜受恩感激。
      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注释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23年在位。
      〔崩殂(cú)〕指帝王之死。
      〔秋〕时候。
      〔内〕朝廷。
      〔外〕这里指疆场。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
      〔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展。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异同,这里指不同。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刑〕罚。
      〔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黄门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简拔〕选拔。
      〔愚〕我,谦称。
      〔咨〕询问。
      〔裨补阙(quē)漏〕弥补缺失疏漏。
      〔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向宠〕蜀将。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唯向宠所部完整无损,诸葛亮认为他善于治军,临行将军事托付给他。
      〔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淑,善。均,公正公平。
      〔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向宠曾为中部督。
      〔行(háng)阵〕行伍,部队。
      〔先汉〕即西汉。下文的“后汉”即东汉。
      〔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痛恨〕痛心遗憾。
      〔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147—167年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
      〔尚书长(zhǎng)史参军〕都是古代官职名。这里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躬耕〕亲身耕种。躬,亲自。
      〔南阳〕东汉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带。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
      〔闻达〕有名望,显贵。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猥(wěi)〕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感激〕感奋激发。
      〔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
      〔尔来〕自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二十一年。指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到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前后计二十一年。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夙(sù)夜〕早晚,日日夜夜。
      〔不效〕没有效果。
      〔五月渡泸〕蜀汉后主建兴元年(223),蜀汉南方四郡先后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三月,诸葛亮率师出征,同年五月冒着致病的瘴气强渡泸水。泸,水名,指今雅砻(lóng)江下游和金沙江汇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南方已定〕指建兴三年(225)秋,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奖〕鼓励。
      〔庶〕表示期望。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铲除。
      〔旧都〕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洛阳。
      〔斟酌损益〕斟酌利弊。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
      〔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告〕祭告。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
      〔慢〕怠慢,疏忽。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诹,询问。
      〔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涕零〕流泪,落泪。

        图片版
        出师表

        诸葛亮(三国·蜀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

        诸葛亮相关作品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蜀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梁甫吟-诸葛亮(两汉)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

        后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蜀汉)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

        诫子书-诸葛亮(三国·蜀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诫外甥书-诸葛亮(三国·蜀汉)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