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位置:古文之家 文言文拼音版本大全
文言文拼音版本大全
先秦
宋代
南北朝
元代
金朝
唐代
明代
清代
魏晋
两汉
五代
近代
隋代
未知
现代
三国
课文
辽代
其它
故事
文言文作品列表

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27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第31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

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7...

  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2章:五色令人...

上士闻道,仅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②: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④。人之所恶⑤,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①。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②。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②。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其出弥远②,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③,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②,为天下浑其心③,百姓皆注其耳目,...

57/67
56
57
58
文言文即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