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诗词名句-带拼音译文的名句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译文]: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拼音]: huái 怀 dì 帝 hūn 阍 ér 而 bú 不 jiàn 见 , fèng 奉 xu...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译文]: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拼音]: dì 地 shì 势 jí 极 ér 而 nán 南 míng 溟 shēn 深 , tiā...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译文]:西望长安,东指吴会
[拼音]: wàng 望 cháng 长 ān 安 yú 于 rì 日 xià 下 , mù 目 wú ...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译文]: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拼音]: qióng 穷 dì 睇 miǎn 眄 yú 于 zhōng 中 tiān 天 , jí 极 ...

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四美具,二难并
[译文]:(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
[拼音]: sì 四 měi 美 jù 具 , èr 二 nán 难 bìng 并 ...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译文]: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拼音]: shuǎng 爽 lài 籁 fā 发 ér 而 qīng 清 fēng 风 shēng 生 ...

原文: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拼音]: yú 渔 zhōu 舟 chàng 唱 wǎn 晚 , xiǎng 响 qióng 穷 péng 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拼音]: luò 落 xiá 霞 yǔ 与 gū 孤 wù 鹜 qí 齐 fēi 飞 , qiū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
[拼音]: yún 云 xiāo 销 yǔ 雨 jì 霁 , cǎi 彩 chè 彻 qū 区 míng...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译文]: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曾经居住过的宫殿
[拼音]: lín 临 dì 帝 zǐ 子 zhī 之 cháng 长 zhōu 洲 , dé 得 ti...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译文]: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拼音]: yǎn 俨 cān 骖 fēi 騑 yú 于 shàng 上 lù 路 , fǎng 访 f...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译文]:积水消尽,潭里水面清澈,天空中淡淡的云烟飘逸,暮色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拼音]: lǎo 潦 shuǐ 水 jìn 尽 ér 而 hán 寒 tán 潭 qīng 清 , y...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译文]:这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们,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
[拼音]: tái 台 huáng 隍 zhěn 枕 yí 夷 xià 夏 zhī 之 jiāo 交 , 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译文]:雄伟壮观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出来,英俊的才子,像繁星点点一样地活跃
[拼音]: xióng 雄 zhōu 州 wù 雾 liè 列 , jùn 俊 cǎi 采 xīng 星 c...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王勃(唐代)

原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译文]:以三江作为衣襟,以五湖作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和越
[拼音]: jīn 襟 sān 三 jiāng 江 ér 而 dài 带 wǔ 五 hú 湖 , kòng 控 ...

409/419
408
409
410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