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然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然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然(rán)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古同“燃”。

详细意思

>>rán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词性变化


>>rán

古汉语意思

rán
①<动>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②<代>这样;那样。《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对的。《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又】<形意动>认为……对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④<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⑤<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⑥<连>然而;但是。《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火部】
   燒也。从火肰聲。,或从艸難。如延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燃,蓋後人增加。臣鉉等案:艸部有。注云艸也。此重出。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燒也。通叚爲語。訓爲如此。爾之轉語也。从火。肰聲。如延切。十四部。俗作燃。非是。


下平一先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675页 第1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rán][《廣韻》如延切,平仙,日。]
亦作“1”。
(1)亦作“”。“燃”的古字。燃烧。
(2)喻花果等的颜色鲜艳耀眼。
(3)明白。
(4)正确;认为正确。
(5)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语。
(6)犹宜。合适。
(7)应允,许诺。参见“然信”、“然諾”。
(8)代词。如此;这样。
(9)兽名。猓然的省称。《周礼·春官·巾车》:“駹車雚蔽,然髤飾。”郑玄注:“然,果然也。”贾公彦疏:“云然,果然也者,果然,獸名。”一说,然应读为“麑”。
(10)副词。犹乃。竟然。表转折。
(11)副词。犹然后、才。表承接。
(12)连词。犹但是、然而。表转折。
(13)连词。犹虽然。
(14)助词。用于句末,与若、如等配合,表比拟。犹言“那样”、“似的”。
(15)助词。用于句末,犹焉、也。表肯定。
(16)助词。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状态。
(17)姓。战国时有然友,见《孟子·滕文公上》。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8册,第59部,火部,8,[ 故训彙纂 ]:1363|1441.1,[ 说文解字 ]:编号6387,第10卷上,火部第8字,[ 康熙字典 ]:页675第12,
相关词语 悄然

1.忧伤貌。
2.寂静貌。
3.浑然,依然。


岈然

山谷空阔深远的样子。


然字图片
然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然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