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义意思 | 绶(綬)shòu |
| 详细意思 |
绶 |
| 古汉语意思 |
shòu |
| 古代典籍 |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三】【糸部】綬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韍維也。韍古文作市,韠也。韍維,謂所以維韍者。釋器曰。璲,瑞也。此謂玉瑞也。又曰。璲,綬也。郭云。卽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者。因通謂之璲。今本字誤古者韍佩皆系於革帶。佩玉之系謂之璲。俗字爲繸。又謂之綬。韍之系亦謂之綬。爾雅渾言之。許析言之。言韍可以該佩也。謂之綬者,韍佩與革帶之閒有聯而受之者。故曰綬。玉藻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瑌玟而縕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是其制也。司馬氏輿服志曰。五伯迭興。戰兵不息。於是解去韍佩。畱其係璲。以爲章表。故詩曰。??佩璲。此之謂也。至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漢承不改。夫大東所言。其時未嘗去玉。綬見玉藻,爾雅。非至秦漢乃有此名。古之所謂綬者璲也。秦漢之縌也。秦漢之所謂綬者,所以代古之韍佩也。非古之綬也。然則許曰綬,韍維也。又曰組,綬屬也。此古之綬也。又曰縌,綬維也。緺,綬紫靑色也。綸,靑絲綬也。此秦漢之綬也。秦漢改韍佩爲綬。遂改綬爲縌。此名之遷移當正者也。从糸。受聲。殖酉切。三部。 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927页 第012字 |
| 汉语词典 |
汉语字典解释: [①][shòu] |
| 字典出处 |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1751|1829.3,[ 康熙字典 ]:页944第25, |
| 相关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