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梗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梗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梗(gěng)
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直,挺立:梗着脖子。
正直,直爽:梗直。
阻塞,妨碍:梗塞(s?)。梗阻。心肌梗死。
大略:梗概。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详细意思

>>gěng
〈名词〉
(1)(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2)刺榆(Hemipteleadavidii)的古名
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
(3)有刺的草木
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西京赋》
梗木为之靡拉。——《方言三》
(4)又如:梗林(多刺的林丛);梗莽(荆棘草莽);梗刺(草木茎上有刺针)
(5)草本植物的枝茎
桃梗土偶。——《战国策·秦策》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战国策·齐策》
(6)又如:菠菜梗;梗子(植物的枝或茎);荷梗;芹菜梗

词性变化


>>gěng
〈动词〉
(1)阻塞;阻碍
元恶未黜,天邑犹梗。——《梁书·高帝纪》
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晋书·王承传》
(2)又如:梗涩(阻塞难通);梗化(阻塞教化;妨碍管教);梗滞(阻塞);梗拒(阻拦拒绝);梗沮(阻扰;干扰);梗碍(阻塞)
(3)假借为“抗”。抵御;抗拒
(4)又如:梗命(抗命);梗寇(作梗御寇);梗骜(亦指桀骜不驯的人)
(5)挺直。如:梗着脖子
凤姐听了,把头一梗。——《红楼梦》
(6)通“鲠”。食留咽中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诗·大雅·桑柔》
>>gěng
〈形容词〉
(1)耿直,刚正
子文都,性梗直,仕周,为右侍上士。——《北史·汝阴王天赐传》附修义
(2)又如:梗梗(正直坚定的样子);梗令之人(梗直的人);梗野(率直粗鲁)
(3)强硬;凶猛
梗,猛也。——《方言二》
锄其强梗。——《淮南子·原道》
(4)又如:梗化(强硬);梗悍(强横);梗强(强横凶暴)
(5)大略
略举其梗概。——左思《吴都赋》。注:“粗言也。”
概,略也。——《方言十三》
(6)又如:梗概;梗迹(隐约细微的行迹)

古汉语意思

gěng
①<名>植物的枝或茎。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芋梗傅之则愈。”
②<形>正直。屈原《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美丽无邪,正直而有法度。离:通“丽”。美丽。)
【引】强硬,顽固。《商君书·赏刑》:“强梗焉,有常刑而不赦。”
③<动>阻塞。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其山虽辟,尚梗湍流。”今有双音词“梗塞”
④<名>害;祸患。《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历阶?至今为梗。”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六】【木部】
   山枌榆,有朿,莢可爲蕪夷者。从木更聲。古杏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山枌榆,有朿。山枌榆,又枌榆之一穜也。有朿。故名梗榆。卽齊民要術所謂刺榆者也。方言。凡草木刺人,自關而東或謂之梗。郭注。今云梗榆是也。莢可爲蕪荑也。荑當作夷。爾雅,急就篇皆不從艸。釋木。無姑,其實夷。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莢圓而厚。莢各本作葉急就篇注引不誤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夷。按齊民要術分姑榆,刺榆,山榆爲三。云刺榆木甚堅肕。山榆可以爲蕪夷。依許說則刺榆山榆一物也。賈氏言種植皆得諸目驗。豈許有未諦與。姑榆卽周禮之橭。杜子春作枯榆。鄭注周易大過曰。枯音姑。謂無姑,山榆。廣雅。山榆,母估也。是則山枌榆卽爾雅無姑之證。從木。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按梗引伸爲凡柯莖骾刺之偁。


上声二十三梗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529页 第4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gěng][《廣韻》古杏切,上梗,見。]
(1)木名。即刺榆。
(2)草木的枝、茎或根。
(3)有刺的草木。参见“梗林”。
(4)谓草木刺人。
(5)强硬;凶猛。
(6)挺直。
(7)耿直,刚正。参见“梗介”、“梗直”。
(8)阻塞;断绝。
(9)抵御;抗拒。
(10)病;祸害。
(11)暴起;突出。
(12)哽咽。
(13)硬物触压人或动物。
(14)大略。参见“梗概”。
(15)古代祭名。预辟灾害之祭。
(16)姓。金有史咏妻梗氏。见《金史·胡天作传》。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5册,第56部,木部,131,[ 故训彙纂 ]:1107|1185.2,[ 说文解字 ]:编号3524,第06卷上,木部第131字,[ 康熙字典 ]:页529第04,[ 汉语字典 ]:卷2页1210第12,[ 辞 海 ]:卷7页0020第2,
相关词语
梗字图片
梗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梗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