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莎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莎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suō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shā
多用于人名、地名。

详细意思

>>shā
〈名词〉
(1)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另见suō
〈名词〉
(1)(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词性变化


>>suō
〈动词〉
(1)花叶脱落,凋谢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陆龟蒙《杞菊赋》
(2)另见shā

古汉语意思 -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一】【艸部】
   鎬侯也。从艸沙聲。蘇禾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鎬矦也。夏小正。正月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後言縞者,何也。緹先見者也。釋艸。薃矦,莎。其實媞。按縞薃鎬同字。許讀爾雅鎬矦爲句。鎬矦雙聲。莎隨韵。皆絫呼也。單呼則曰縞,曰莎。其根卽今香附子。从艸。沙聲。穌禾切。十七部。籒文作??。漢書地理志題。省水從尐。尐與少同也。俗誤作芯。


下平五歌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033页 第3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suō]
[《廣韻》蘇禾切,平戈,心。]
(1)草名。即莎草。
(2)莎木。生于我国南方各省,茎秆内藏有大量淀粉,可作粮食。
(3)通“蓑”。
[②][shā]
[《集韻》師加切,平麻,生。]
见“莎2雞”。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1册,第14部,艸部,397,[ 故训彙纂 ]:1938|2016.10,[ 说文解字 ]:编号0638,第01卷下,艸部第397字,[ 康熙字典 ]:页1033第32,
相关词语 莎草

1.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莎字图片
莎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莎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