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禹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禹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禹(yǔ)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禹域(指中国的疆域)。
姓。

详细意思

>>
〈名词〉
(1)(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远古夏部落领袖。姒姓,名文命,鲧之子
禹、汤被之矣。(禹、汤(都)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汉·贾谊《论积贮疏》
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2)又如: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古汉语意思 -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四】【禸部】
   蟲也。从厹,象形。??,古文禹。王矩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蟲也。夏王以爲名。學者昧其本義。从厹。葢亦四足。象形。王矩切。五部。


上声七麌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848页 第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yǔ]
[《廣韻》王矩切,上麌,云。]
(1)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名文命,鲧之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建立夏代。后世视为圣王。其事迹详见《书》之《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等篇。
(2)疏行貌;行缓貌。
(3)指禹步。
(4)姓。金代有禹显。见《金史·忠义传三·禹显》。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10册,第42部,禸部,5,[ 故训彙纂 ]:1616|1694.3,[ 说文解字 ]:编号9685,第14卷下,禸部第5字,[ 康熙字典 ]:页848第02,
相关词语
禹字图片
禹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禹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