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迷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迷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迷(mí)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迷信。迷糊。迷津。迷惘。迷蒙(a.昏暗看不清;b.神志模糊不清;e.使迷惑,受蒙蔽)。执迷不悟。
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迷恋。入迷。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迷。革新迷。
使人陶醉:景色迷人。

详细意思

>>
〈动词〉
(1)(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姚鼐《登泰山记》
(3)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迷惑,使…辨不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迷恋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昏迷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词性变化


>>
〈名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古汉语意思


①<动>分辨不清;迷乱。《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又】<动使动>使……迷乱;使……看不清。《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动>迷恋;沉醉。《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③<动>弥漫。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二】【辵部】
   或也。从辵米聲。莫兮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惑也。見釋言。惑,宋本作或。心部曰。惑亂也。从辵。米聲。莫兮切。十五部。


上平八齐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255页 第23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mí]
[《廣韻》莫兮切,平齊,明。]
“眯3”的被通假字。
(1)迷惑;辨别不清。
(2)昏沉;昏迷。
(3)迷恋;沉迷。
(4)媚惑;使迷恋。
(5)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
(6)迷失道路;不辨方向。
(7)丧失;丢失。
(8)通“彌”。布满;遮掩。
(9)通“弭”。止息。
(10)用同“眯”。眼皮微合貌。
(11)用同“眯”。尘埃入眼,不能睁开看东西。
(12)用同“謎”。隐语,谜语。
(13)姓。汉有迷吾,其子迷唐。见《後汉书·西羌传》。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2册,第12部,辵部,76,[ 故训彙纂 ]:2283|2361.1,[ 说文解字 ]:编号1166,第02卷下,辵部第76字,[ 康熙字典 ]:页1255第23,
相关词语
迷字图片
迷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迷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