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柏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柏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柏(bǎi)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bó)〔林〕德国的首都。
柏(bò)
同“檗”。

详细意思

>>栢bǎi
〈名词〉
(1)(形声。从木,白声。本义:木名,柏树,也称“椈”)
(2)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柏,鞠也。——《说文》
柏,椈。——《尔雅》
鬯臼以椈。——《礼记·杂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柏属约20种。如:侧柏、圆柏、刺柏、台湾扁柏、福建柏等,常绿树,可供观赏和材用,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4)柏叶。如:柏酒(以柏树叶浸泡的酒)
(5)特指柏台(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固称)
俱蟠使下之柏,俱擅乙中之二。——唐·黄滔《祭陈侍御》
(6)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左传》
(7)另见bó;bò
>>
>>
(1)——见“黄柏”:即黄檗
(2)另见bǎi;bó

古汉语意思 -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六】【木部】
   鞠也。从木白聲。博陌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鞠也。釋木曰。柏,椈。襍記。暢臼以椈。鄭曰。椈,柏也。按椈者鞠之俗。柏,古多假借爲伯仲之伯,促迫之迫。從木。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張參曰。經典相承亦作栢。


入声十一陌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518页 第2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bǎi][《廣韻》博陌切,入陌,幫。]亦作“栢1”。
(1)柏科植物的通称。有侧柏、圆柏、刺柏、台湾扁柏、福建柏等多种。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小,鳞片形。果实卵形或圆球形。性耐寒,经冬不凋。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造船等用。
(2)指柏叶。
(3)特指柏台。
(4)古国名。参见“柏國”。
(5)通“伯”。大。
(6)通“伯”。古代官、爵名。
(7)通“箔”。
(8)通“迫”。逼近,贴近。
(9)姓。汉有柏始昌。见《汉书·西南夷传》。
[②][bò]
见“黄柏”。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5册,第56部,木部,137,[ 故训彙纂 ]:1090|1168.1,[ 说文解字 ]:编号3530,第06卷上,木部第137字,[ 康熙字典 ]:页518第22,[ 汉语字典 ]:卷2页1185第03,[ 辞 海 ]:卷6页8510第3,
相关词语 松柏

1.亦作"松栢"。
2.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征。


柏字图片
柏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柏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