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竺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竺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竺(zhú)
〔天竺〕印度的古称。
姓。

竺(dǔ)
古同“笃”,厚。

详细意思


zhú
【名】
(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同本义〖bamboo〗
竺,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
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India〗
双匣犹传竺国经。——林景熙《梦中作》
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古印度的别称);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指古印度)
山名〖Zhumountain〗,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称三竺
朝游三竺,暮宿两峰。——《西湖佳话》
古代的一种乐器〖amusicalinstrument〗
高渐离击竺。——《战国策·燕策》
非丝非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古汉语意思

zhú
<名>天竺,印度的古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形>通“笃”。厚,屈原《天问》:“稷惟元子,帝何竺之。”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三】【二部】
   厚也。从二竹聲。冬毒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也。??各本作厚。今正。許意厚薄字當作??。山陵之??乃作?。不容一之。爾雅,毛傳皆曰。篤,厚也。今經典絕少作竺者。惟釋詁尙存其舊。叚借之字行而眞字廢矣。篤,馬行鈍遲也。聲同而義略相近。故叚借之字專行焉。从?。加厚之意。竹聲。冬毒切。三部。


入声一屋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877页 第2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zhú]
[《廣韻》張六切,入屋,知。]
亦作“笁1”。
(1)竹。
(2)“天竺”的省称。参见“竺國”、“竺乾”。
(3)与佛教、佛典有关的。
(4)天竺僧初来中国,多用“竺”字冠其名。如竺法兰、竺昙无兰等。亦有从师于天竺僧而冠以竺字者,如竺佛念、竺道生等。
(5)姓。
[②][dǔ]
[《廣韻》冬毒切,入沃,端。]
[《廣韻》丁木切,入屋,端。]
(1)通“篤”。厚;深。
(2)通“毒”。憎恨;憎恶。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10册,第12部,二部,5,[ 故训彙纂 ]:1663|1741.2,[ 说文解字 ]:编号8970,第13卷下,二部第5字,[ 康熙字典 ]:页877第02,
相关词语
竺字图片
竺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竺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