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豕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豕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shǐ
>>猪:封豕长蛇。狼奔豕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详细意思


shǐ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同本义〖swine;hog;pig〗
豕,彘也。——《说文》
六畜蕃息豚豕猪。——《急就篇》。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
有豕白蹢。——《诗·小雅·渐渐之石》
豕首纵目。——《楚辞·大招》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察传》
又如:豕心(豕贪食,用以比喻贪婪无厌之心);豕仙(战国时朔人献给燕昭王大豕,此豕年岁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称豕仙);豕牢(养猪的房舍);豕突(象野猪一样奔跑乱窜);豕首(猪头似的脸形)

古汉语意思

shǐ
<名>猪。《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
【辨】豕、彘、猪、豚。先秦时“豕”、“彘”指大猪,“豚”、“猪”指小猪。
【豕牢】⒈猪圈。⒉厕所。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九】【豕部】
   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讀與豨同。按:今丗字,誤以豕爲彘,以彘爲豕。何以明之?爲啄琢从豕,蟸从彘。皆取其聲,以是明之。凡豕之屬皆从豕。??,古文。式視切〖注〗臣鉉等曰:此語未詳,或後人所加。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彘也。彑部。彘,豕也。是二篆爲轉注。小雅傳曰。豕,豬也。毛渾言之。許分別言名豕,名彘,名豬之故。竭其尾。故謂之豕。此與後蹏廢故謂之彘,相對成文。於其音求其義也。立部曰。竭者,負舉也。豕怒而豎其尾則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毛當作頭四二字,??寫之誤。馬篆下曰: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象篆下曰:象耳牙四足之形。芊篆下曰:从??象四足尾之形,豕首畫象其頭,次象其四足,末象其尾。讀與豨同。左傳。封豕長蛇。淮南書作封豨脩蛇。式視切。十五部。廣韵施是切。按今世字誤?豖爲豕,以彖爲彖。何?朙之。爲啄琢从豖,蠡从彖皆取其聲。?是朙之。此三十三字未必爲許語。而各本譌舛特甚,今正之。啄,琢用豕絆足行之豖爲聲,俗乃作啄。琢,是豕誤爲豕也。蠡从彑部訓豕之彖爲聲,俗乃作蠡,是象誤爲彖也。故皆爲今世字誤。彑部曰:??讀若弛。許書?部之蠡,心部之??皆从??爲聲。在古音十六部。各本譌云今世字誤以豕爲彘,以彘爲豕。何以明之。爲啄琢从豕,蟸从彘皆取其聲。不可讀。或正之,又不知蠡之本彖聲,而非从彖也。凡豕之屬皆从豕。


上声四纸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194页 第4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shǐ]
[《廣韻》施是切,上紙,書。]
猪。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8册,第39部,豕部,1,[ 故训彙纂 ]:2162|2240.4,[ 说文解字 ]:编号6045,第09卷下,豕部第1字,[ 康熙字典 ]:页1194第04,
相关词语
豕字图片
豕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豕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