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雠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雠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讎)
chóu
校对文字:校雠。雠校。雠定(校对并加以考证)。
同“仇1”。
同等:“史高与金安上……皆雠有功”。
售,给价。
应对:雠问(辩驳问难)。
古同“酬”,酬酢。

详细意思


讎、讐
chóu
【动】
(形声。从言。雔(chóu)声。本义:应答)
同本义〖respond〗
雠,犹应也。——《说文》。按,以言相当也。
雠,对也。——《三苍》
无言不雠。——《诗·大雅·抑》
忧必雠也。——《左传·僖公五年》
著之盘盂,属之雠柞。——《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雠祚(在筵席上宾主互相敬酒)
校对文字〖proofread〗。如:雠定(校对考正)

古汉语意思

chóu
①<动>应答。《诗经·大雅·抑》:“无言不雠。”
②<动>售,卖出去。《史记·高祖本纪》:“酒雠数倍。”
③<名>仇敌,仇人。《秦始皇本纪》:“属疏远,相攻击如雠。”
④<动>校对,校勘。《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诣东观雠校传记。”
【雠校】校对文字。
【雠隙】仇恨。《后汉书·南匈奴传》:“往者,匈奴数有乖乱,呼韩邪、郅支自相雠。”
【雠衅】1.仇恨与裂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既深,互伺便隙。”2.敌人的破绽。潘岳《杨荆州诔》:“将乘雠,席卷南极。”
【雠夷】形容直视不言。《淮南子·道应训》:“啮缺继以雠,被衣行歌而去。”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三】【言部】
   猶??也。从言雔聲。市流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也。心部曰。應,當也。讎者,以言對之。詩云無言不讎是也。引伸之爲物價之讎。詩賈用不讎,高祖飲酒讎數倍是也。又引伸之爲讎怨。詩不我能慉,反以我爲讎,周禮父之讎,兄弟之讎是也人部曰。仇,讎也。仇讎本皆兼善惡言之。後乃專謂怨爲讎矣。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如公,穀皆云孫猶孫也。謂此子孫字同孫遁之孫。鄭風傳漂猶吹也。謂漂本訓浮。因吹而浮。故同首章之吹。凡鄭君,高誘等每言猶者皆同此。許造説文不比注經傳。故徑説字義不言猶。惟?字下云。?猶齊也。此因?之本義極巧視之。於?从?義隔。故通之曰猶齊。此以應釋讎甚明。不當曰猶應。葢淺人但知讎爲怨?。以爲不切。故加之耳。然則爾字下云麗爾猶靡麗也。此猶亦可刪與。曰此則通古今之語示人。麗爾古語。靡麗今語。魏風傳糾糾猶繚繚,摻摻猶纖纖之例也。○物價之讎後人妄易其字作售。讀承臭切。竟以改易毛詩賈用不讎。此惡俗不可從也。从言。雔聲。此以聲苞意。市流切。三部。


下平十一尤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1186页 第021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chóu]
[《廣韻》市流切,平尤,禪。]
亦作“讐1”。“雠1”的繁体字。
(1)应答;报答。
(2)报复。
(3)应酬。参见“讎柞”。
(4)应验。
(5)相符合。
(6)校勘;校对。
(7)相等;相匹敌。
(8)仇敌。
(9)谓视为仇敌。
(10)仇恨;怨恨。
(11)施行,用。
(12)出售。
(13)偿付。
(14)通“稠”。多,数。参见“讎斂”。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故训彙纂 ]:2153|2231.10,[ 康熙字典 ]:页1369第04,
相关词语
雠字图片
雠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雠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