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甑字的意思及解释

拼音及读音 意思解释
甑的拼音读音及基本信息
字义意思

甑(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尘釜鱼。
〔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甑。

详细意思


zèng
【名】
(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同本义〖anancientearthenutensilforsteamingrice〗
甑,甗也。——《说文》
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方言》五
许子以釜甄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荷甑堕地,不顾而去。——《后汉书·孟敏传》
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宋·陆游《杂题六首》
蒸米饭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亦作“甑子”〖ricesteamer〗。如:他到灶屋抓了一把甑边饭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anutensilfordistillingwater,etc.〗。如:曲颈甑

古汉语意思

zèng
<名>古代做饭用的一种陶器。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于大甑中燥蒸之。”

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

【卷十二】【瓦部】
   甗也。从瓦曾聲。??,籒文甑从?。子孕切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版本:

甗也。考工記。陶人爲甑。實二鬴。厚半寸。脣寸。七穿。按甑所以炊烝米爲飯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於上。而?之,而?之。从瓦。曾聲。子孕切。六部。


下平十蒸·去声二十五径 在康熙字典位置:《康熙字典》第752页 第11字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解释:

[①][zèng]
[《廣韻》子孕切,去證,精。]
(1)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古用陶制,殷周时代有以青铜制,后多用木制。俗叫甑子。
(2)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字典出处
字典出处:[ 古文字诂林 ]:09册,第54部,瓦部,5,[ 故训彙纂 ]:1472|1550.1,[ 说文解字 ]:编号8411,第12卷下,瓦部第5字,[ 康熙字典 ]:页752第11,
相关词语
甑字图片
甑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甑字在康熙字典的位置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