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位置:古文之家 先秦古诗文
先秦古诗文
先秦
宋代
南北朝
元代
金朝
唐代
明代
清代
魏晋
两汉
五代
近代
隋代
未知
现代
三国
课文
辽代
其它
诗文列表(仅显示最新更新1000条信息)
九章·橘颂-屈原(先秦)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

道德经1-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道德经16-20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

道德经21-2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道德经26-30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27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道德经31-3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31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道德经36-40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7...

道德经11-1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2章:五色令人...

道德经第41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上士闻道,仅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②: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

道德经第42章 「王弼本」-老子(先秦)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④。人之所恶⑤,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道德经第43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道德经第44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道德经第4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①。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②。 ...

道德经第46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②。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第47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其出弥远②,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41/67
40
41
42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