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皮部论》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黄帝内经)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皮部论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皮部论》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黄帝问曰:
      黄帝问道:
    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我听说人的皮肤按十二经而分属不同的部位,经脉有径之经横之纪而纵横有序,筋系于肉连于骨,骨有长短大小,五体所发生的疾病各有不同,如何分辨病灶所在的部位,其病灶部分的左右上下的精确定位,以及其阴阳状况如何,疾病是如何形成并痊愈的,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对曰:
      岐伯回答说:
    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要知道皮肤的所属部位,它是以经脉循行部位为纲纪的,各经都是如此。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
      阳明经的皮部,名叫“害蜚”。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
    手、足阳明经脉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阳明的络。
    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
    它的络脉之色,多青的则是痛证,多黑的则是痹证,多黄红的则是热证,多白的则是寒证,若五色兼见,则是寒热错杂的病。
    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因为络脉在外属阳,经脉在内属阴(,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络传经,由表传里的)。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
      少阳经的皮部,名叫“枢持”。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
    手、足少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阳的络。
    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
    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所以邪在阳分则主内传入经脉,邪在阴分则主外出于皮肤,(复从皮肤而入于肌肉筋骨,)以渗于脏俯募原之间(,而内通于五脏)。
    诸经皆然。
    各经的内外出入都是如此。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
      太阳经的皮部,名叫“关枢”。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
    手、足太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太阳的络。
    络盛则入客于经。
    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
      少阴经的皮部,名叫“枢儒”。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
    手、足少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阴的络。
    络盛则入客于经。
    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
    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
    邪气传入于经,是先从属阳的络脉注入于经。
    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然后从属阴的经脉而出,向内注入于骨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
      厥阴经的皮部,名叫“害肩”。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
    手、足厥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都是属于厥阴的络。
    络盛则入客于经。
    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
      太阴经的皮部,名叫“关蛰”。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
    手,足太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都是属于太阴的络。
    络盛则入客于经。
    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十二经络在皮肤上所划定的各个部分,就是皮部。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因此,百病的发生,必先从皮毛开始。
    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病邪侵入于皮毛则腠理开,腠理开则病邪侵入络脉,留而不去就向内传入于经脉,若再留而不去就传入于腑,聚积于肠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
    病邪开始侵犯皮毛时,使人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病邪侵入络脉,则络脉盛满,其色变异常。
    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
    病邪侵入经脉,是由于经气虚而病邪乃得陷入。
    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
    病邪留连于筋骨之间,若寒邪盛时则筋挛急骨节疼痛。
    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热邪盛时则筋弛缓,骨软无力。
    破,毛直而败。
    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帝曰:
      黄帝说:
    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您说的皮之十二部,发生的病都是怎样呢?
      岐伯曰:
      岐伯说:
    皮者,脉之部也。
    皮肤是络脉分属的部位。
    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邪气侵入于皮肤则腠理开泄,腠理开泄则病邪侵入于络脉,络脉的邪气满盛则内注于经脉,经脉的邪气满盛则入留居于腑、脏。
    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所以说,皮肤有十二经脉分属的部位,若皮肤腠理开泄,(以致邪气侵入于经脉,)就会生大病。
      帝曰:
      黄帝说:
    善。
    好。

    图片版
    皮部论

    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黄帝内经相关作品
    解精微论-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

    方盛衰论-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

    阴阳类论-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

    徵四失论-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

    疏五过论-黄帝内经(先秦至西汉)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