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老子》八章》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老子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老子》八章
先秦-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八章》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上善若水。
      上善的人就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之争抢,总是流向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它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他安于低处,心思深邃而宁静,与善良的人交往,说话讲求信用,治理政务精明能干,做事发挥自己的专长,行动时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彩斑斓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五音让听觉变得迟钝,混杂的五味让舌头失去品味的能力,纵马围猎让人心狂躁不安,金银珠宝容易败坏人的德行。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圣人只追求温饱生存,不沉迷于声色享受,所以舍弃物欲,只求满足基本需求。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代善于践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理解的。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因为难以认识,只能勉强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他小心谨慎,像冬天踩着薄冰过河,他警觉戒备,像提防四周的危险,他恭敬庄重,像赴宴做客,他洒脱自然,像冰雪消融,他淳朴厚道,像未经雕琢的原木,他旷达豁然,像幽深的山谷,他浑厚包容,像浑浊的流水。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谁能使浑水静止,慢慢澄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谁能使安静的状态发生变化,慢慢焕发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
    持守“道”的人不会自满。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不断更新自我。
      曲则全,枉则直;
      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展。
    洼则盈,敝则新;
    低洼才能盈满,破旧才能更新。
    少则得,多则惑。
    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因此,圣人坚守大道,成为天下的榜样。
    不自见,故明;
    不自我表现,所以聪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显。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我炫耀,所以有功。
    不自矜,故长。
    不骄傲自大,所以长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人争,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古人说“弯曲才能保全”,难道是空话吗?
    诚全而归之。
    确实能做到保全自己。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尖站不稳,跨越走路走不远。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我表现的人不够聪明,自以为是的人无法彰显。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我炫耀的人得不到功劳,骄傲自大的人难以长久。
    其在道也,曰:
    从“道”的角度看。
    余食赘行。
    多余的饮食和行为,连鬼神都会厌恶。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因此,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驾车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漏洞,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筹码,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闩却牢不可开,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因此,圣人善于帮助他人,所以没有人被抛弃。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东西被废弃。
    是谓袭明。
    这就叫作“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善人是善人的学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爱护学生,即使自认为聪明,实际上却是最大的糊涂。
    是谓要妙。
    这是极其精微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识别别人的人有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不懈的人才算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失根本的人能够长久,身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才算真正长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实的话往往不华丽,华丽的言辞往往不真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良的人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真知的人未必广博,看似广博的人未必有真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圣人不积累财富,而是尽力帮助他人,结果自己更加富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把一切给予别人,结果自己得到更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自然的法则,是利益万物而不伤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的法则,是施予帮助而不争夺。

    图片版
    《老子》八章

    老子(先秦)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河南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

    老子相关作品
    《老子》八章-老子(先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老子四章-老子(先秦)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道德经第1-20章-老子(先秦)

      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1-5章(王弼本)-老子(先秦)

      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不仁-老子(先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