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36章:
①歙:收敛,收缩。
②固:暂且,姑且。此章几个“固”均如此解释。
③微明:即微妙的道理。明,这里有高明、深远的意思。
④脱:离开。
⑤利器:有几种说法:一是指权道,二是指赏罚,三是指圣智仁义巧利。
第37章:
①朴:“道”的另一个称呼。指道的一个方面。
第38章:
①攘: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形容其貌粗鲁。扔:用力拉扯的动作。
②前识者:有预见的人。道、德、仁、义、礼都谈到了,这里的前识者即“智”。
③华:即“花”,指表面的东西。
④大丈夫:不是今天说的有气魄的男子,指的是忠信守道的人,就如“圣人”。
第39章:
①一:这里的几个“一”,指的是“道”。
②以:因此。以下几个“以”都作“因此”解。
③正:首领。
④歇:灭亡的意思。
⑤蹶:跌倒。
⑥孤:孤独无助的人。
⑦寡:寡居之人。
⑧不榖:凶恶不善的人,与孤、寡均是贱称。
⑨碌碌:美而坚的样子,形容玉的华丽。
⑩珞珞:坚硬粗劣的样予,形容石块的坚实。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河南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第31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