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道德经16-20章(王弼本)》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老子)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道德经16-20章(王弼本)
先秦-老子

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20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16-20章(王弼本)》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第16章:
    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
    尽力达到心灵空明的极致,坚守清静的最佳状态。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物都蓬勃生长,我从中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万物尽管纷繁众多,最终都回归其本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回归本根就称为清静,清静中孕育出新的生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孕育新生命是正常的自然法则,懂得这一法则便心灵澄明。
    不知常,妄作凶。
    不懂得自然的法则,胡作非为必然遭遇凶险。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懂得自然法则就能包容,能包容就公正坦荡。
    第17章:
    公正坦荡就能周全,周全就能符合天理。
    太上,下知有之。
    符合天理就合于道,合于道便能长久存在,终生不会遭遇危险。
    其次,亲而誉之。
    第17章:
    其次,畏之。
    最好的国君,百姓仅仅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侮之。
    次一等的国君,有百姓亲近他赞扬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再次一等的国君,百姓都畏惧他。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下等的国君,百姓敢于蔑视侮辱他。
    第18章:
    所以,缺乏诚信的统治者,也就得不到百姓的信任。
    大道废,有仁义;
    好的国君仿佛是那么悠远,百姓很少听到他的说教。
    智慧出,有大伪;
    大功告成,万事顺意,百姓都说是自然而然。
    六亲不和,有孝慈;
    第18章: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
    第19章:
    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时候,才会显出孝慈;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19章: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抛却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才会回复到孝慈的本性;
    绝学无忧。
    抛弃伎巧和获利,就不会有盗贼产生。
    第20章: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不足以治理天下。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所以要让人民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就没有忧患了。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第20章:
    荒兮,其未央哉!
    应诺和呵斥,相差有多远?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美好和丑恶,相差有多远?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
    儽儽兮,若无所归。
    精神领域开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欣喜若狂,就像参加盛大的宴会享受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
    我愚人之心也哉!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沌沌兮。
    混混沌沌啊,有如初生的婴儿连笑也不会笑。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疲倦闲散啊,或像长途跋涉的游子还没有归宿。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的东西多得用不完,我却什么也没有。
    澹兮,其若海;
    我真是愚人心肠啊,混沌无知。
    飂兮,若无止。
    当别人都光耀自炫的时候,只有我昏昏昧昧;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当别人都精明灵巧的时候,只有我无所识别。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茫茫无边啊,像辽阔的大海没有止境;

    注释

    第16章:

    ①笃:极度、顶点。
    ②芸芸:纷杂茂盛,常用来形容草木的繁盛。
    ③根:即事物的根本。
    ④常:万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的律则。
    ⑤容:包容、宽容。
    ⑥天:自然界的天。
    ⑦没身:终身。

    第17章:

    ①太上:最上等的。

    ②贵言:珍惜言辞,即很少发号施令。
    ③事遂:把事情做好了。


    第19章:

    ①圣:此处是指一种智能而言,不同于“圣人’’的圣。

    ②文:文饰,浮文。


    第20章:

    ①唯:诚恳的应诺声。阿:逢迎的应对声音。
    ②几何:多少。
    ③荒兮:无边无际,形容其大。
    ④央:完结的意思。
    ⑤熙熙:快乐的样子。
    ⑥太牢:古代代帝王祭祀时丰盛的筵席。
    ⑦泊兮:浑朴、淡泊的意思。
    ⑧兆:征兆,迹象的意思。
    ⑨沌沌:不清楚。
    ⑩孩:婴儿的笑声。
    ?儽儽:疲倦的样子。儽,通“累”。
    ?察察:苛刻之意。
    ?闷闷:昏浊,不清楚的意思。
    ?澹:辽阔、辽远的意思。
    ?飂:狂暴的风。
    ?以:在这里作“用”字解。也有“能耐”意。

      图片版
      道德经16-20章(王弼本)

      老子(先秦)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河南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

      老子相关作品
      道德经第1-20章-老子(先秦)

        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道德经第61-81章-老子(先秦)

        第61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其静也,...

      老子二章(大学课文版)-老子(先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道德经第21-40章-老子(先秦)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道德经第41-60章-老子(先秦)

        第41章:上士闻道,仅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