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道德经1-5章(王弼本)》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老子)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道德经1-5章(王弼本)
先秦-老子

  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0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0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0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第01章:
    第01章: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无,是天地的开端。
    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第02章:
    第0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万物作焉而不辞。
    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第03章:
    第0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第04章:
    第0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
    渊兮似万物之宗。
    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第05章:
    第0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时草扎的小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有道的人无所谓仁爱,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天和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风量便愈多,生生不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议论越多离道越远,不如长守道体虚静无为。
        

    注释

    第一章:

    ①道: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道:用语言表达出来。
      
    ③常:恒久不变。
      
    ④名:这里指道的名称,文化思想。
      
    ⑤名:用语言表达出来。
      
    ⑥徼:通“窍”,踪迹的意思。
      
    ⑦玄:幽昧深远。

    第二章:

    ①已:语气词,可译为“了”。

    ②音声:古代音和声是有区别的。单调的、无节奏的叫“声”,复杂的、有节奏的叫“音”。
    ③是以:疑为后人所加。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的相对论,后八句是老子的政治论,文意不相连。圣人:老子理想中的“与道同体”的人物,他与儒家圣人有很大不同,是“有道的人”。
    ④始:管理、干涉的意思。
    ⑤恃:依赖,依靠。


    第三章:

    ①尚:推崇。


    第四章: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可译为“啊”。
    ③湛:没有、虚无的意思。
    ④帝之先:天地的祖先,形容其出现之早。


    第五章:

    ①仁:仁爱、仁慈。
    ②刍狗:用野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用,用后即扔。刍,野草。
    ③橐龠:古代的风箱。
    ④数:通“速”。
    ⑤中:适中的意思。

      图片版
      道德经1-5章(王弼本)

      老子(先秦)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河南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

      老子相关作品
      道德经第1-20章-老子(先秦)

        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道德经第61-81章-老子(先秦)

        第61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其静也,...

      老子二章(大学课文版)-老子(先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道德经第21-40章-老子(先秦)

        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道德经第41-60章-老子(先秦)

        第41章:上士闻道,仅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