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襄王不许请隧》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左丘明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襄王不许请隧
春秋鲁国-左丘明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题记:

周襄王十七年,即鲁僖公二十四年,襄王之弟叔带率戎人伐周,襄王出奔郑国,告急于晋文公重耳。第二年,晋文公率兵讨伐叔带,杀掉了他,迎接襄王返回王城定位,襄王以宝地赏赐给他,晋文公推辞,却提出请求自己死后以天子之礼隧葬。对于这种非礼行为,周襄王没有同意。

    《襄王不许请隧》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在郏邑恢复了王位,襄王为了酬谢他,打算赐给他一块土地,晋文公却婉言谢绝了,转而请求襄王允许他死后使用天子的隧礼下葬。
    王弗许,曰:“
    襄王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说道:“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从前我的先王治理天下时,划定方圆千里的土地作为甸服,用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同时预防诸侯叛乱或意外灾祸的发生。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剩下的土地则平均分封给公侯伯子男等各级诸侯,让人们各自有安居的地方,顺应天地尊卑的秩序,免受灾祸侵扰。
    先王岂有赖焉?
    先王哪里追求过什么私利呢?
    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
    他在宫内只设九名女官,在宫外只设九卿,足够供奉天地神灵而已,怎敢放纵自己的耳目声色之欲而破坏法度?
    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只有在生前死后的衣服和用具上,通过色彩和花纹加以区分,以此来彰显君主的地位和尊卑的不同罢了,除此之外,天子还能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
      如今上天降祸于周朝,寡人只能谨守先王留下的规矩,再加上自己能力不足,不得不麻烦叔父相助,如果我再把先王制定的大礼分割出来,用来报答个人的恩德,那么叔父恐怕也会厌恶并责备寡人吧。
    先民有言曰:“
    否则,寡人又怎么会吝惜呢?
    改玉改行。
    古人说过:“’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有与?
    身上的佩玉变了样,走路的姿态也就不同了,’如果叔父能够发扬伟大的德行,改朝换代,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并以丰功伟绩昭示世人,自然可以穿上天子的服饰、施行天子的礼仪来安抚百姓,到那时,寡人或许会被流放到边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
    但如果叔父仍然保持姬姓,位列公侯,履行先王规定的职责,那么天子的礼仪就不能更改。
    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叔父还是努力修德吧,您需要的东西自然会随之而来,就算我敢为了报答私人恩情而改变先王的制度,玷污天下,又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
    何政令之为也?
    又如何推行政令呢?
    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再说了,叔父拥有大片土地,即便自行开通墓道举行隧礼,寡人又怎能知道呢?”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晋文公听后,便不敢再请求隧礼,接受了赏赐的土地,然后回国去了。

    注释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襄王〕周襄王。
    〔郏〕今河南洛阳西。
    〔隧〕掘墓道安葬。古时天子的葬礼。
    〔甸服〕国都近郊之地。
    〔不庭〕不来进贡。
    〔不虞〕意料不到的事。
    〔神祇〕天神和地神。
    〔百度〕各种法令法度。
    〔天降祸灾〕周王朝发生内乱。
    〔余一人〕古代帝王的谦称。
    〔不佞〕谦词,不才。
    〔叔父〕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称呼。
    〔更姓改物〕改朝换代。
    〔显庸〕显示功能。
    〔流〕放逐。
    〔辟〕受刑罚。

      图片版
      襄王不许请隧

      左丘明(春秋鲁国)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左丘明相关作品
      单子知陈必亡-左丘明(春秋鲁国)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

      襄王不许请隧-左丘明(春秋鲁国)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

      祭公谏征犬戎-左丘明(春秋鲁国)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子产论政宽猛-左丘明(春秋鲁国)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子革对灵王-左丘明(春秋鲁国)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