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题记:
前560年(鲁襄公十三年),楚共王卒,吴国乘楚丧之时侵楚,战于庸浦。吴军大败,吴告败于晋,晋于次年春与诸侯会于吴国向地,商讨吴国请求伐楚的事。会上范宣子以吴在楚丧期间侵楚不合于礼为借口,拒绝为吴出兵。其实,此时晋已外强中干,攻楚没有必胜把握,责“吴之不德”只是托词。晋人心虚胆怯,不敢和楚开战,又怕自己这个“盟主”在诸侯面前丢面子。于是就拿驹支开刀,借此以立威,“杀鸡给猴看”,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岂料范宣子强加于戎子驹支的种种罪名,却遭到驹支强有力的反驳,最后范宣子只好服输而待之以礼,《驹支不屈于晋》就主要记叙了范宣子和戎子驹支的这次对话。 [2]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
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
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
曰:“
说:“
来,姜戎氏。
过来,姜戎氏!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
明天的会议,你不要参加了!
与,将执女。”
你要是参加,就把你抓起来!”
对曰:“
驹支回答说:“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婪地掠夺土地,把我们各部落戎人从祖居地赶走。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
贵国君惠公显示他崇高的品德,认为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该这样抛弃灭绝。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他赐给我们南部边疆的土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嗥叫的地方。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我们各部戎人砍除了那里的荆棘,赶走了那里的狐狸、豺狼,从此成了贵国先君既不内侵也不外叛的臣属,直到如今忠诚不二。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
从前文公与秦国攻打郑国,秦国人私下里同郑国人订立盟约,留下军队在那里驻守,因此而发生肴地战役。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当时晋军在前面抵抗,我们戎人在后面进击,秦军全军覆没,实在是我们戎人出了大力。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这就如同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后腿,和晋国人一起把它掀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
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
从那时以来,晋国多次出兵征战,我戎人各部从来紧跟其后,时时追随贵国执政,还是像肴之战时那样心志如一,岂敢疏远背离?
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如今贵国军旅中的长官可能真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使得诸侯叛离,你们却怪罪我们戎人!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我们各部戎人服饰饮食(习俗)不与华夏相同,礼仪使者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做什么对贵国不利的坏事?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不参加盟会的事务,我也不会惭愧。”
赋《青蝇》而退。
驹支朗读了《青蝇》诗退了下去。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范宣子连忙道歉,请他参加会议事务,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
〔向〕春秋吴地。在今安徽怀远。鲁襄公十四年(前五五九年),晋国召集诸侯的使臣,在这里商议共同讨伐楚国的事情。
〔戎子〕姜戎族首领。姜戎是古戎人之一。
〔驹支〕姜戎族首领的名字。
〔范宣子〕晋国大臣,士氏,名丐。
〔朝〕原指朝廷,这里指诸侯使臣一起会商事情时临时设立的朝位。
〔吾离〕姜戎族的远祖。
〔被〕通“披”。
〔苫盖〕用草编成的覆盖物。
〔蒙〕戴。
〔荆棘〕指用荆条编成的帽子。
〔腆〕丰厚。
〔职〕主要。
〔由〕缘故。
〔诘朝〕明日。
〔蠲〕显示。
〔四岳〕传说为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
〔裔胄〕后代。
〔翦弃〕灭绝。
〔舍戍〕留下戍守的人。鲁僖公三十年,晋与秦国攻郑国,郑之老臣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秦与郑私下订立盟约,留下戍守的将士,班师回国。
〔殽之师〕指僖公三十年晋军在崤山一带袭击秦军一事。殽,即崤山。在今河南西部。
〔亢〕同“抗”,抗击。
〔掎〕拉住。
〔踣〕仆倒。
〔逷〕疏远。
〔师旅〕指师帅旅帅等晋国大夫。
〔携〕携贰,叛离。
〔贽币〕礼品,引申为礼仪。
〔瞢〕惭愧。
〔青蝇〕《诗经·小雅》篇名。诗中有“恺悌君子,无信谗言”的语句。
〔恺悌〕和蔼可亲。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