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郑子家告赵宣子》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左丘明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郑子家告赵宣子
春秋鲁国-左丘明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题记:

《郑子家告赵宣子》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主要讲述了郑国是夹在晋、楚两个对立的大国之间的小国,外交关系很难处理,郑子家的这篇外交辞令,利用两大国的矛盾,逐年逐月罗列事实,批评晋的苛刻要求,甚至不惜以决裂相警告,终于迫使晋人让步。  

    《郑子家告赵宣子》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晋灵公在扈地召集各国诸侯,目的是为了平息宋国的内乱。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晋侯没有召见郑伯,认为他怀有二心,暗中依附了楚国。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
      郑国的大夫子家派信使送了一封信,托人转交给晋国的赵宣子,信中说道:“
    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
    我们国君即位三年时,曾邀请蔡侯一同去侍奉你们的襄公。
    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
    九月,蔡侯来到我国,准备前往晋国,但因侯宣多引发的祸乱,我们国君没能陪同蔡侯一起去朝见你们的国君。
    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
    到了十一月,侯宣多的叛乱稍微平息后,我们立刻和蔡侯一起,在百官面前朝见了你们的国君。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
    十二年六月,归生我又辅佐我们国君的太子夷,为陈侯朝见晋国的事向楚国请命。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
    十四年七月,我们国君再次亲自前往朝见,以完成陈侯朝晋的事宜。
    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
    十五年五月,陈侯才得以从我国出发前往晋国朝见。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
    去年正月,烛之武又辅佐太子夷前去朝见。
    八月,寡君又往朝。
    八月,我们国君再次亲自前往朝见。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
    要知道,陈、蔡两国离楚国那么近,却不敢对晋国有二心,这全是因为我们的缘故啊!
    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虽然我们一再为贵国效劳,可为什么还被认为有罪呢?
    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
    我们国君在位期间,曾经一次朝见了晋襄公,两次朝见了现在的晋君,而太子夷和我们两三位大臣,也相继到绛都朝见。
    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虽然我们是小国,但事奉大国的礼节,我们从未有过疏忽。
    今大国曰:“
    现在大国却说:“
    尔未逞吾志。
    你没有满足我的要求。’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小国只有走向灭亡了,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再增加对晋国的礼数了。
    古人有言曰:“
    古人说过:“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顾头顾尾,身体还能剩什么地方不顾呢?’
    又曰:“’
    又说:“
    鹿死不择音。
    鹿快死的时候是不会挑选阴凉的地方的。’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
    小国为大国效劳,如果大国施恩惠,小国自然懂得报答;
    不德,则其鹿也。
    如果大国不施恩惠,那小国就只能像被逼入绝境的鹿一样冒险了。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走投无路时,哪里还能挑地方呢?
    命之罔极,亦知亡矣。
    你们的要求实在难以理解,我们也知道自己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如今,我们只能集中全部兵力在鯈地等待,一切听凭您的命令了!
    文公二年,朝于齐;
    郑文公二年,我们曾朝见齐桓公;
    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
    四年,我们替齐国攻打蔡国,而蔡是楚的属国,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与楚国结成了同盟。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
    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只能听从强国的命令,难道这也有罪吗?
    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如果大国不替我们着想,我们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最后,晋国的大夫巩朔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将赵穿和晋灵公的女婿池作为人质留在了郑国。

    注释

    〔晋侯〕指晋灵公,前六二〇年至前六〇七年在位。
    〔扈〕郑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
    〔平宋〕平息宋国内乱。
    〔郑伯〕指郑穆公,前六二七年至前六〇六年在位。
    〔贰〕二心。指郑国对晋怀有二心,而同楚亲近。
    〔子家〕郑公子归生,字子家。郑国执政大臣。
    〔执讯〕负责通讯联络的官。
    〔书〕信。
    〔赵宣子〕即赵盾,晋国执政大夫。
    〔三年〕指郑穆公即位的第三年(前六二五年)。
    〔蔡侯〕指蔡庄公。
    〔君〕指晋襄公,前六二七年至前六二一年在位。
    〔侯宣多〕郑大夫。因援助郑穆公即位有功,恃宠专权。
    〔偕〕同行。
    〔克减〕稍稍平定。克,胜。减,损。
    〔执事〕指侍从左右的人。用以代称对方,表示尊敬。这里实际指晋襄公。
    〔嫡〕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夷〕郑国太子名,即后来的郑灵公。
    〔陈侯〕指陈共公,前六三一年至前六一四年在位。陈共公要去朝见晋国,又担心楚国不高兴,所以归生辅助郑太子夷为他请命于楚国。
    〔蒇〕完成。
    〔陈侯〕指陈灵公,前六一三年至前五九九年在位。
    〔烛之武〕郑大夫。
    〔往朝夷〕太子夷往朝于晋。这是倒装句。
    〔密迩〕亲近。
    〔孤〕侯王的自称。这里是对外称自己的国君。
    〔二三臣〕指郑国烛之武子家本人等几个臣子。
    〔绛〕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
    〔蔑〕无。
    〔大国〕指晋国。
    〔逞〕满足。
    〔音〕通“荫”,指庇荫之处。言外之意是,如果晋国逼迫太紧,郑国就要投靠楚国。
    〔铤〕快跑的样子。
    〔命〕指晋国的要求。
    〔罔极〕无穷。
    〔悉〕尽。
    〔赋〕这里指军队。古时按田赋出兵。
    〔鯈〕地名,在晋郑交界处。
    〔文公二年〕指郑文公二年(前六七一年)。
    〔获〕得。
    〔成〕讲和。蔡是楚的盟国,郑攻打蔡国,当时楚国反与郑国讲和。
    〔强令〕强制性的命令。
    〔图〕体谅。
    〔巩朔〕晋大夫。
    〔赵穿〕晋国的卿。
    〔公婿池〕晋灵公的女婿,名池。

      图片版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丘明(春秋鲁国)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左丘明相关作品
      单子知陈必亡-左丘明(春秋鲁国)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

      襄王不许请隧-左丘明(春秋鲁国)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

      祭公谏征犬戎-左丘明(春秋鲁国)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子产论政宽猛-左丘明(春秋鲁国)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子革对灵王-左丘明(春秋鲁国)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