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愚公移山》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列御寇)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题记: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愚公移山》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杂然相许。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且焉置土石?”
    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杂曰:“
    众人说:“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甚矣,汝之不惠!
    你简直太愚蠢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
    北山愚公长叹说:“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 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 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yuán)曲与河 南济源之间。
    〔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 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冀(jì)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 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且〕将近。
    〔惩〕苦于。
    〔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人。
    〔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 尽全。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 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 面,与“阳”相对。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 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魁父,小山名。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 样?如……何,把……怎么样。
    〔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 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放。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 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 土,古地名。
    〔荷(hè)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 肩负扛。
    〔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箕畚(jīběn)〕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京城〕复姓。
    〔孀(shuānɡ)妻〕寡妇。
    〔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 才刚。龀,换牙。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 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 返。焉,语气词。
    〔叟〕老年男子。
    〔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 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毛〕指草木。
    〔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虽〕即使。
    〔穷匮(kuì)〕穷尽。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 以叫操蛇之神。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帝〕指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 #0
    〔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 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 一带。
    〔雍〕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 隔绝。

      图片版
      愚公移山

      列御寇(先秦)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

      列御寇相关作品
      两小儿辩日-列御寇(先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愚公移山-列御寇(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杨布打狗-列御寇(先秦)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