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题记:
《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岂曰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服穿?
与子同袍。
我愿意和你同穿一件长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君王要发兵作战了,我得修整好自己的戈和矛。
与子同仇!
杀敌的目标,我和你是一样的。
岂曰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服穿?
与子同泽。
我愿意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君王要发兵作战了,我得修整好自己的矛和戟。
与子偕作!
出发的时候,我会和你在一起。
岂曰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服穿?
与子同裳。
我愿意和你同穿一件战裙。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君王要发兵作战了,我得修整好盔甲和兵器。
与子偕行!
杀敌的时候,我会和你一起冲锋向前。
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一九九一年版)。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
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兴师〕周王出兵打仗。于,句中助词。
〔同仇〕指共同对付敌人。
〔泽〕同“襗(zé)”,贴身穿的衣服。
〔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起。
〔甲兵〕铠甲和兵器。
原始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仄仄平平。平平通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仇『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仄仄平仄。平平通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注:作『六语上声』 注:作『七遇去声』 注:作『二十一个去声』 注:作『十药入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平,平仄平仄。仄仄平通!
原始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仄仄平平。平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通! 注:行『七阳平声』 注:行『八庚平声』 注:行『二十三漾去声』 注:行『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 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鹭,鹭于下。 鼓咽咽,醉言舞。...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