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题记:
关于此诗背景,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有人赏赐或赠送作者一件衣服,作者作这首诗表示感谢”。有人根据诗意猜测,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因作此诗。
岂曰无衣,七兮?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岂曰无衣,六兮?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
〔七〕虚数,非实指,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七命之服,诸侯的服饰。
〔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一说指周王。
〔安〕舒适。
〔吉〕美,善,好。
〔六〕即六套衣服,亦非实指;一说六命之服,指在王朝为卿者的命服。
〔燠(yù)〕暖热,温暖。
原始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仄平?通平仄平通,平仄仄平! 注:兮『八齐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通,平平?仄平仄平通,平通平平!
原始诗句: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仄平?通平仄平通,平仄仄平! 注:兮『八齐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通,仄平?仄平仄平通,平通仄平!
重复字体: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有倬其道,韩侯受命。 王亲命之,缵戎祖考。 无废朕命,夙...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