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题记:
诗经《芄兰》有关此诗背景的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今人高亨等则以为是刺童子早婚。程俊英《诗经注析》则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贵族少年的诗”。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芄兰的果实挂在枝头,有个少年已经佩戴了觽。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虽然他身上已经佩着觽,可为什么不能和我在一起呢?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看他那副一本正经的模样啊,腰带垂下来还一晃一晃的。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芄兰的果实连着叶子,有个少年已经戴上了决。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虽然他的手指已经戴上决,可为什么不能和我再亲近些呢?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看他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啊,腰带垂着还是晃来晃去的。
〔芄(丸)兰〕亦名女青,荚实倒垂如锥形。
〔支〕借作“枝”。
〔觿(西)〕象骨制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也可为装饰品。成人佩饰。
〔能〕宁,岂。
〔知〕智,一说“接”
〔容〕佩刀。
〔遂〕佩玉。一说容遂,舒缓悠闲之貌。
〔悸〕带摆动貌。
〔韘(社)〕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
〔甲〕借作“狎”,亲昵。一说长也。
原始诗句: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古韵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通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兮『八齐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通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兮『八齐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通平,平仄仄平。
重复字体: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谭公维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