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旄丘》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诗经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旄丘
先秦-诗经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题记: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

    《旄丘》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旄丘上有葛藤攀援,为什么它枝节蔓延?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叔啊伯啊,为什么拖宕这么多时间?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为什么滞停安然,一定是等待同伴。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宣。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叔啊伯啊,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叔啊伯啊,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注释


    ⑴旄(máo毛)丘:前高后低土山。
    ⑵诞(dān丹):延,长。节:葛节巴。
    ⑶叔伯:作者称卫国诸臣为叔伯。
    ⑷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⑸蒙戎:篷松,乱貌。
    ⑹匪:非。
    ⑺靡:没有。
    ⑻琐:细小。尾:卑微。
    ⑼流离:鸟名,即枭或黄鹂。一说转徙离散。
    ⑽褎(yòu又):聋;一说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图片版
      旄丘

      诗经(先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相关作品
      有駜-诗经(先秦)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 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鹭,鹭于下。 鼓咽咽,醉言舞。...

      酌-诗经(先秦)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

      駉-诗经(先秦)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

      猗嗟-诗经(先秦)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

      秦风·无衣-诗经(先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