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念奴娇·昆仑》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毛泽东)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念奴娇·昆仑
现代-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题记:

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念奴娇·昆仑》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注释


      ⑴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⑵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⑶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⑷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⑸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⑹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⑺消熔:积雪消融、融化。
      ⑻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⑼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⑽千秋:千年。功罪: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⑾谁人:何人。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⑿安得:怎得、哪得。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⒀遗(wèi):赠与。
      ⒁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⒂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

      图片版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现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娇,词牌名,相传是根据唐代一位叫念奴的歌姬取的调名。亦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等。目前最早所见的作品,为北宋的沈唐、苏轼所作。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四仄韵,用律十分规正,一韵到底,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毛泽东相关作品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毛泽东(现代)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

      沁园春·雪-毛泽东(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现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现代)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