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六》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陶渊明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六
魏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六》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注释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
    游好:游心,爱好。
    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
    向:接近。
    不惑:指四十岁。
    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竟:最终。
    抱:持,坚持。
    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
    饱:饱经,饱受。
    更:经历。
    弊庐:破旧的房屋。
    交:接。
    悲风:凄厉的风。
    没:掩没,覆盖。
    庭:庭院。
    “披褐”二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
    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
    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
    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
    翳:遮蔽,隐没。
    此处有“郁闷”之意。

      图片版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六

      陶渊明(东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

      陶渊明相关作品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东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

      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