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李白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盛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题记: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节后。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江边的城池美得就像在画里一样,山色随着天色渐晚显得更加迷人,我登上谢朓楼,眺望那晴朗的天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宛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江上的两座桥仿佛是从天上垂下的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橘林和柚林掩映在带着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深沉,梧桐树也已显出老态。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来到谢朓北楼,迎着萧瑟的秋风,缅怀谢先生呢?

    注释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五八一~六〇〇年)年间所建。
    〔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北楼〕即谢朓楼。
    〔谢公〕谢朓。

      图片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盛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相关作品
      赠汪伦-李白(盛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劳劳亭-李白(盛唐)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盛唐)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李白(盛唐)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盛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