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从军行七首其五》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王昌龄)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代-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题记: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五》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⑽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⑾龙荒:荒原。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⒀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一作“雁门关”。
    ⒁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辕门:指军营的大门。
    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⒄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⒅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⒆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⒇烽:指烽火台。
                 

      平仄


      原始诗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 注:门『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浑『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重复字体: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图片版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唐)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

        王昌龄相关作品
        长信怨-王昌龄(唐代)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王昌龄(唐)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

        塞下曲四首-王昌龄(唐代)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

        塞上曲-王昌龄(唐代)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

        从军行二首-王昌龄(盛唐)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