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题记:
公元前481年,鲁人猎获一麒麟而不识之,孔子为此反袂试面,同年,辍笔停修《春秋》。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复现东川。韩愈著文阐发己见。
麟之为灵,昭昭也。
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
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
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只有麟没法认得。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
麟为圣人出也。
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曰:“
又听说: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
②灵:灵异,神奇之物。《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③昭昭:明白。
④《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到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这才变为专名,就是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记》所谓《春秋》,实指《左传》。《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其实在《荀子》、《大戴礼记》、《史记》、《汉书》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饲养。
⑧恒有:常出现。
⑨类:相似。
⑩麋(mí):也叫“驼鹿”或“犴(hān)”。
?然则:既然如此。
?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果:确实,果然。
参考资料:
1、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 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4:465
2、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新注: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01:369
3、
(清)曾国藩编撰.曾氏杂抄 1:昆仑出版社,2002.08:178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