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忆秦娥·箫声咽》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李白)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箫声咽》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注释


    ⑴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
    ⑵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⑸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⑹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⑺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⑻汉家:汉朝。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平仄


      原始诗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韵平仄:平平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注:别『九屑入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阙『六月入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重复字体:
      箫声咽娥梦断柳色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

        图片版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盛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忆秦娥(词牌名)

        忆秦娥,词牌名。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相传李白首制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李白相关作品
        清平调·其三-李白(盛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蜀道难-李白(盛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

        将进酒-李白(盛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盛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

        赠汪伦-李白(盛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