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题记: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
秋风吹故城,城下独吟行。 高树鸟已息,古原人尚耕。 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 ...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 ...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