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题记:
《别元九后咏所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元和元年(806年)送别元稹之后写的,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于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在秋风秋雨中,桐叶、槿花纷纷凋零飘落,一片寂寥冷清景象。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在闲适自得中,生出早秋的意境。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故人远别,令我心中无乐。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不要说我没有送你到门外,我心已跟随你远去。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知心之人何必求多,只要是心意想通,情趣相投即可。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你一去,剩下我独自一人,即使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顿觉它是空荡荡的。
零落:指脱落。
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
槿(jǐn):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凋。
幽闲:闲适自得。
故人:旧交,老朋友。
中怀:心中。
悰(cóng):欢乐,乐趣。
勿云:不要说。
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坐觉:遂觉,顿觉。
原句:零落桐叶雨 萧条槿花风
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
原句:悠悠早秋意 生此幽闲中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原句:况与故人别 中怀正无悰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
原句:勿云不相送 心到青门东
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原句: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同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平
原句:同心一人去 坐觉长安空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古韵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注:风『一东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通仄,平平?平平。
原始诗句: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通。 注:中『一东平声』 注:中『一送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通。
原始诗句: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仄,通平通平?。 注:悰『二冬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通平通平平。
原始诗句: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古韵平仄:仄平通通仄,平仄平平平。 注:东『一东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通仄,平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古韵平仄:通平仄仄平,仄仄平通平。 注:同『一东平声』 注:同『一送去声』
今韵平仄:通平通仄?,仄?平仄平。
原始诗句: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通平通。 注:空『一东平声』 注:空『一董上声』 注:空『一送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平仄,仄通通平通。
重复字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
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 被经霜后薄,镜遇雨来昏。 半卷寒檐幕,斜开暖阁门。 ...
自喜天教我少缘,家徒行计两翩翩。 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 僮仆减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