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晚次鄂州》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卢纶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题记: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晚次鄂州》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云雾渐渐散开,远远地望见了汉阳城,孤舟漂泊,还要再走一天的路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商人在白天安心睡觉,知道江上风平浪静,船夫在夜晚低声交谈,感受到潮水正在上涨。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看着三湘大地的秋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望着天边的明月,思乡之情愈发深重。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家乡的旧业早已被战火摧毁殆尽,又怎能忍受再听到江上传来的战鼓号角声声。

    注释

    〔晚次〕指晚上到达。
    〔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估客〕商人。
    〔舟人〕船夫。
    〔夜语〕晚上说话。
    〔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衰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
    〔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征战〕指安史之乱。
    〔江〕指长江。
    〔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图片版
      晚次鄂州

      卢纶(唐)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

      卢纶相关作品
      塞下曲·其三-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卢纶(唐)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卢纶(唐)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

      塞下曲·其四-卢纶(唐)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

      晚次鄂州-卢纶(唐)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