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记: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 局1979年版)。此诗为杜甫安史之 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 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 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 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 诗作于次年三月。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 里借指战事。
〔浑〕简直。
〔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 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 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原始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注:深『十二侵平声』 注:深『二十七沁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韵平仄:仄平平通仄,仄仄仄平平。 注:心『十二侵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韵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金『十二侵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韵平仄:仄平平通仄,平仄通通平。 注:簪『十二侵平声』 注:簪『十三覃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通仄,平仄仄通平。
重复字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