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寄全椒山中道士》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韦应物)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题记: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


    1.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2.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3.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4.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5.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                      

      平仄

      原句: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 

      原句: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 

      原句: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平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 

      原句: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通仄。 注:客『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通仄。

      原始诗句: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注:石『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通。

      原始诗句: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古韵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注:夕『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仄平通平仄,仄仄平仄平。

      原始诗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古韵平仄:仄仄仄通平,平仄平通仄。 注:迹『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仄通仄通平,平仄平平仄。

      重复字体:
      今朝郡斋冷忽念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何处寻行迹

        图片版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唐代)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

        韦应物相关作品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唐代)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韦应物(唐代)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 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 ...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韦应物(唐代)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唐代)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韦应物(唐代)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