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题记: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悲伤地告别了亲密的朋友,小船缓缓驶向那烟雾弥漫的远方。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我轻快地划着桨,朝着洛阳的方向前进,清晨的钟声还在广陵的树林间回荡。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今天我在这里与你依依惜别,不知将来在何地何时我们才能重逢?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人世间的情感和遭遇就像水面上的小船,随着水流漂荡,怎么能由自己掌控呢?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
〔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去〕离开。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此〕此处。
〔为别〕作别。
〔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原句:凄凄去亲爱 泛泛入烟雾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
原句:归棹洛阳人 残钟广陵树
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原句:今朝此为别 何处还相遇
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原句:世事波上舟 沿洄安得住
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注:雾『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通仄,仄仄仄平仄。
原始诗句: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注:树『七麌上声』 注:树『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古韵平仄:平平仄通仄,平仄平通仄。 注:遇『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通仄。
原始诗句: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古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注:住『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重复字体: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