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李白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题记: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节后。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注释


    ⑴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⑶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⑷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581~600年)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⑸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⑹北楼:即谢朓楼。
    ⑺谢公:谢朓。
                 

      图片版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盛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相关作品
      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盛唐)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

      题东谿公幽居-李白(盛唐)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盛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盛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金门答苏秀才-李白(盛唐)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