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登飞来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王安石)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记: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注释

    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平仄


      原始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通仄平平仄仄平。 注:升『十蒸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古韵平仄:通仄平平平通仄,仄通平仄仄平平。 注:层『十蒸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通仄,通平平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图片版
        登飞来峰

        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

        王安石相关作品
        定林所居-王安石(北宋)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

        谢公墩二首-王安石(北宋)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谢公陈迹自...

        谢公墩-王安石(北宋)

        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

        忆昨诗示诸外弟-王安石(北宋)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

        江上-王安石(北宋)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