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
题记: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词人早年屏居黄山刻苦攻读,曾三次上书朝廷言事,均无结果。后来便筑室于柳溪,自号方壶居士,对故乡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作词咏诵黄山,还在书房内挂满了黄山的图卷,“向画里嬉游卧里看”,自觉“此身真在黄山中也”。这首咏诵黄山的词,便是词人游览黄山而写。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黄山层峦叠峰,千峰竞秀,溪流纵横,云峰烟溪,景色清幽,常年清凉如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面对黄山,但见孤峰绝顶之上,云烟竞秀,悬崖峭壁之上,瀑布争流炼丹峰的炼丹洞中。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相传有形似桃花的灵异石,轩辕峰下的彩芝源,相传曾是轩辕黄帝采灵芝的地方,所以在初春正月,雪后天晴之时,我便开始乘兴踏雪游山了。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我亲眼看见白日里的白龙潭,潭水,犹如雷霆骤击,汹涌腾越,又如同海潮翻滚白浪升空。
当年黄帝浮丘。
当年黄帝和浮丘公曾栖游黄山他们用过的玉枕,玉床等卧具还在吗?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我面对天都月夜举目凝望之时,隐约间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天乐风管之声。
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当翠微霜天拂晓,晨光微曦之际,我翘首遥望,盼望能见到浮现于高空的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
当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石穴之色,虽色依旧长红不衰,可是炼丹炉中的炉火燃尽,丹炉早已经冷却了,又怎样才能得到灵丹仙方,修炼成仙呢?
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
又有谁知道答案呢,看来只有去问那源头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2. 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3.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4.绝顶:山之最高峰。
5.云烟:云雾,烟雾。竞秀:争比秀丽。
6.悬崖峭壁:陡峭的山崖。
7.瀑布: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争流:竞相流泻,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李周翰注:“并水急也,”
8.仙家: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芝草:灵芝。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晋左思《魏都赋》:“德连木理,仁挺芝草。”
9.春正:正月,语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取次:亦作“取此”。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10.白昼:白天。
11.潮头:潮水的浪峰。
12.当年:往年;昔年,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日黄帝。浮丘:即浮丘公。李善注引《列仙传》:“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
13.玉床:玉制或饰玉的床。
14.月夜:有月光的夜晚。
15.遥闻:远远地听到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
16.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霜晓:霜晨。有霜的早晨。
17.灵方:犹仙方。神仙赏赐的药饵。《云笈七签》卷一。六:“顿受灵方,是将灰之质,蒙延续之年一。”闻早:趁早;赶早。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
人间只解留春住。不管秋归去。一阵西窗风雨。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黄叶青...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
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三人成周,望皇居帝宅。荡兰桨、伊阙波涛,曳玉...
堂上拄黄山,辉映庭前春雪。记得山中雪境,恰一般清绝。 须知天锡与方壶,比似镜湖...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