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晏殊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北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题记:

据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兴军(今陕西长安)任职,张先随其为通判。故晏殊所写这位歌舞妓,当为张先《醉垂鞭》所写的“初相见”的那位女子。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池塘水绿风微暖。
      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暖意,吹得一池碧水泛起涟漪。
    记得玉真初见面。
    至今想起,仍清晰记得与那玉真仙女初次见面的情景。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她的歌声清脆又婉转,旋律回环往复,动人心弦,舞姿轻盈婀娜,脚踩节拍飞旋,红裙飘舞令人眼花缭乱。
      玉钩阑下香阶畔。
      在玉砌的钩兰下,在花丛与台阶旁,醉酒之后。
    醉后不知斜日晚。
    竟全然未觉夕阳西沉,天色已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当年一同赏花的人,如今仔细数来,留在身边的已不足半数。

    注释

    〔玉真〕仙人,借指美丽的女子。
    〔重(chóng)头〕词的上下片声韵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
    〔琤琮(chēngcóng)〕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入破〕唐代大曲最精彩的部分。各种乐器合作,曲调由缓转急,舞者进场而舞,节奏逐渐加快,因繁弦急响喻为破碎,故名入破。
    〔乱旋〕谓舞蹈节奏加快。
    〔玉钩〕帘钩的美称。
    〔香阶〕飘有花香的台阶。
    〔共我赏花人〕和自己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人。
    〔点检〕查验。

      平仄


      原始诗句: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通。 注:旋『一先平声』 注:旋『十七霰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通。

      原始诗句: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通平平仄仄。通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注:半『十五翰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通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通仄。

      重复字体: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图片版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北宋)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

        晏殊相关作品
        玉楼春·春恨-晏殊(北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殊(北宋)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北宋)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

        踏莎行·碧海无波-晏殊(北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北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