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登泰山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姚鼐)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登泰山记
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题记: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登泰山记》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
    其阴,济水东流。
    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或曰,此东海也。
    有人说,这是东海。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多石,少土;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
      桐城姚鼐记述。
      

    注释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姚鼐(—),字姬传,桐城 (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汶(wèn)水〕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 南流经泰安。
    〔济(jǐ)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东流到山 东入海。
    〔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 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年。乾隆,清高宗的年 号(—)。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齐河长清〕清代县名,今属山东。
    〔限〕界限。
    〔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 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颍(yǐng)〕朱孝纯,字子颍。当时是泰 安府的知府。
    〔磴〕石阶。
    〔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 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 门槛。
    〔云〕助词,无实义。
    〔几(jī)〕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 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照。
    〔城郭〕指城市。
    〔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 后一天。
    〔五鼓〕五更。
    〔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
    〔漫〕弥漫。
    〔稍〕逐渐。
    〔樗蒱(chūpú)〕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 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极天〕天边。
    〔采〕同“彩”。
    〔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 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绛皓(hào)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 红。皓,白。驳,杂。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 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漫失〕模糊或缺失。
    〔圜〕同“圆”。

      图片版
      登泰山记

      姚鼐(清代)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

      姚鼐相关作品
      山行-姚鼐(清代)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

      登泰山记-姚鼐(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游灵岩记-姚鼐(清代)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