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小园赋》的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庾信)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小园赋
北朝周-庾信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桐间露落,柳下风来。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拨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篑覆,地有堂坳。藏狸并窟,乳鹊重巢。连珠细菌,长柄寒匏。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坐帐无鹤,支床有龟。鸟多闲暇,花随四时。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酢,桃榹李薁。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崔骃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镇宅神以薶石,厌山精而照镜。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燋麦两瓮,寒菜一畦。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门有通德,家承赐书。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小园赋》全文注音拼音版
    小园赋繁体版(已校对)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況乎管甯藜床,雖穿而可座;嵇康鍛竈,既暖而堪眠。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赤墀青鎖,西漢王根之宅。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雖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嶽城,且適閒居之樂。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輪軒;爰居避風,本無情鼓。陸機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爾乃窟室徘徊,聊同鑿坯。桐間露落,柳下風來。琴號珠柱,書名玉杯。有棠梨而無館,足酸棗而非。猶得敧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榆柳兩三行,梨桃百樹。撥蒙密兮見窗,行敧斜兮得路。蟬有翳兮不驚,雉無羅兮何懼!草樹混淆,枝格相交。山為簣覆,地有堂坳。藏貍窟,乳鵲重巢。連珠細菌,長柄寒匏。可以療饑,可以棲遲,崎嶇兮狹室,穿漏兮茅茨。簷直倚而妨帽,戶平行而礙眉。坐帳無鶴,支床有龜。鳥多閒暇,花隨四時。心則陵枯木,則睢陽亂絲。非夏日而可畏,異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氣蔭叢蓍,金精養菊。棗酸梨酢,桃榹李薁。落葉半床,狂花滿屋。名為野人之,是謂愚公之。試偃息茂林,乃久羨抽簪。雖有門而長閉,實無水而恆沈。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問葛洪之藥性,訪京房之林。草無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鳥何事而逐酒?魚何情而聽琴?
      加以寒暑異令,乖違德性。崔駰以不樂損年,吳質以長愁養病。鎮宅神以薶石,厭山精而照鏡。屢動莊舄之吟,行魏顆之命。薄晚閒閨,老幼相攜;蓬頭王霸之子,椎髻梁鴻之妻。燋麥兩甕,寒菜一畦。風騷騷而樹急,天慘慘而低。聚空倉而雀噪,驚懶婦而蟬嘶。
      昔草濫吹噓,籍文言之慶。門有通德,承賜書。或陪玄武之觀,時參鳳凰之墟。觀受釐宣室,賦長楊直廬。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盜潛移,長離永滅。摧直轡三危,碎平途。荊軻有寒水之悲,武有風之。關山則風月淒愴,隴水則肝腸斷絕。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年之雪。百齡兮倏忽,光華兮已晚。不雪雁門之踦,先念鴻陸之遠。非淮海兮可變,非金丹兮能轉。不暴骨龍門,終低頭馬阪。諒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渾渾。

      对照翻译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在一枝树权上,巢父就获得了安家的处所;
      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在一把葫芦里,壶公就找到了容身的地方。
      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
      何况管宁的粗劣床榻,破成洞也还可以坐;
      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嵇康的打铁炉边,既暖和又可以安眠。
      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
      为什么一定要高阁重楼,像是南阳樊重的宅第;
      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画栋雕窗,像是西汉王根的王府?
      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
      我只有几亩大的一处房舍,在这里听不到车马的喧嚣,权且用来随俗度日,遮挡风雨严寒。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
      我的住所即使靠近集市,也不会像晏婴那样追逐需求的便利;
      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即使坐落在京城,也只希望像潘岳那样享受闲居的安乐。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
      再说黄鹤自警是为了逃离人们的危害,决不会自愿去乘坐华贵的马车;
      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爰居迁徙是为了回避海上的灾害,并不是想要谋求人们的祭拜。
      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在流寓生活中,如能像陆机兄弟有个栖身之地,像韩伯舅甥不计利害得失,那么就算是蜗角蚊睫一般的狭小空间,我觉得已经足够安居乐业的了。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
        于是我从官场逃出来,在小园中自得其乐。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正当新桐发芽,清露晨流,柳枝摇曳,惠风和畅的季节。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在园中弹弹琴,读读书,也是让人惬意的。
      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
      园中有棠梨、酸枣树,但没有楼台馆阁。
      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
      斜着看有八九丈长,横着看有几十步宽,园中栽有两三行榆树柳树,又有百余棵梨树桃树。
      拨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
      拨开茂密的枝条才能见到窗子,横竖走去都可以成为道路。
      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
      鸣蝉有密叶遮蔽而不受惊扰,野雉不必担心罗网陷阱而自由自在。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青草和绿树混为一片,长短枝桠交互伸展。
      山为篑覆,地有堂坳。
      有山不过像一筐土堆成,有水不过是个小土坑。
      藏狸并窟,乳鹊重巢。
      水下的龟鳖因为地盘小不得不窝连着窝,孵雏的鸟鹊也因为可作巢的树少不得不巢叠着巢。
      连珠细菌,长柄寒匏。
      园中的草地上拥挤着串串的果实,架上的葫芦累累沉重而拉长了脖颈。
      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
      园子里可以找到充饥的食物,也可以嬉游歇息,有几间高矮不一的房屋,草做的屋顶已经透风漏雨。
      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
      屋檐低矮得碰到帽子,门框狭窄得侧身碰到眉毛。
      坐帐无鹤,支床有龟。
      帐幔朴素引不来白鹤,床榻陈旧垫脚的只能是神龟。
      鸟多闲暇,花随四时。
      鸟儿幽闲自得,随意鸣啼,花儿自开自落,四季随心。
      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
      唯独我心如历陵久枯的大树,发如睢阳待染的一团素丝。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虽然不是夏日,也有所畏惧,虽然不见秋风,也有所悲伤。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园中有一寸二寸的小鱼,有三竿两竿翠竹。
      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云气覆荫着丛生的蓍草,金精滋养着秋天的菊花。
      枣酸梨酢,桃榹李薁。
      酸枣酸梨,山桃山李。
      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枯叶布满床头,落花堆遍屋地。
      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
      我称这里是山野人家,也就是齐国愚公的山谷。
      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
      让我尝试一下隐居在园林,因为很久以来就曾向往退出官场的生活。
      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
      园门虽有却常关闭着,我的心已经与外世隔绝。
      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
      偶尔有些来往的,不是荷荼丈人那样的隐者,就是披裘公那样的高士。
      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
      空闲的时间,我或是阅读葛洪的医书,或是研究京房的卦辞。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
      但是看到忘忧草不能使我忘忧,见到长乐花不能让我长乐。
      鸟何事而逐酒?
      鸟儿不能饮酒而偏让它饮酒。
      鱼何情而听琴?
      鱼儿不愿听琴而偏让它听琴,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这样违背他们的本心呢?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
        再加上南北方气候寒热不同,我感到不能适应。
      崔骃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
      肯定会因为抑郁不乐而折损寿命,因为长年愁苦而积成疾病。
      镇宅神以薶石,厌山精而照镜。
      在住宅四角埋上大石以镇鬼怪,挂上明镜以照精灵。
      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
      我如同庄舄一样因思乡而病倒,又如同魏颗的老父一般病到昏乱欲死。
      薄晚闲闺,老幼相携;
      暮色笼罩了空荡荡的房屋,我看着全家老老少少。
      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真感到对不起受苦的儿子,也对不起勤俭的妻子。
      燋麦两瓮,寒菜一畦。
      家里只有两瓮麦子,一畦秋菜。
      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
      风吹得大树不停地摇动,低沉的云层使天空变得一片昏暗。
      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
      空空的粮仓上聚集着吵闹的麻雀,懒妇们的耳边响起了秋蝉的悲鸣。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
        当年我托先辈的福荫,在梁朝的宫廷里滥竽充数。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我的祖父可以和建有通德门的郑玄媲美。
      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
      我的父亲和伯父也和读过王室赐书的班嗣、班彪同样博学,我有时在玄武阙陪坐,有时到凤凰殿听讲。
      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曾经像贾谊在宣室受到召见,又曾像扬雄待命赋写诗文。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不料山崩地裂,河流枯竭,冰消雪散,石碎瓦解,大盗侯景篡权作乱,江南故国陷于灭顶之灾。
      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
      我回国的平坦大道一下子就被摧毁,变得像三危山、九折坂一样的艰险难行。
      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如同燕太子为荆轲在易水饯行,又如同李陵在匈奴为苏武送别,我从此有去无回,只能长留在异国他乡。
      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
      关中的山川风月使我满怀凄怆,陇头流水一类的歌曲更让人痛彻肝肠。
      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这里严寒多雪,完全不同于故国江南。
      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
      人的一生很快要过去了,我已开始进入晚年。
      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
      虽然不想洗雪以往遭遇的不幸,但还是丢不开南归故乡这个意念。
      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
      可怜我既不能像雀雉入淮海而发生变化,又不能像金丹在土釜中一连九转。
      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
      我如果无法如愿回到南方,最后也只好在北朝忍辱负重地活下去了。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看来昏暗的天意就是这样的,对纷乱的人生我只有叹息而已。

      注释

      〔樊重〕樊重 西汉末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人,字君云。东汉光武帝刘秀外祖父。世代为乡里著姓,三世共财,世善农稼,好货殖。其治理产业,物尽其用;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财利岁倍。所占田地达三百余顷,皆有陂渠灌溉。又兼营畜牧渔业及高利贷,资产巨万。县中推为三老,年八十余卒。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追谥为寿张敬侯。《大辞海》
      〔樊重〕漢人。字君雲。重,讀chóng。猶高或層。《荀子·賦》:“重樓疏堂。”高空有雲,故以“雲”應“重”。“君”爲漢人時尚字飾。按,漢人既以“雲”應“重”,或“重”即當有高義。《古人名字解诂》

        图片版
        小园赋

        庾信(北朝·周)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

        庾信相关作品
        重别周尚书-庾信(北朝·周)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

        小园赋-庾信(北朝周)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

        咏怀六首-庾信(北朝周)

        其一: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

        寄王琳-庾信(南北朝)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庾信(南北朝)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